1、《痀偻承蜩》作者:庄子朝代:战国时期仲尼适楚,出于林中,见佝偻者承蜩,犹掇之也。
(资料图)
2、仲尼曰:“子巧乎!有道邪?”曰:“我有道也。
3、五、六月累丸二而不坠,则失者锱铢;累三而不坠,则失者十一;累五而不坠,犹掇之也。
4、吾处身也,若厥株拘;吾执臂也,若槁木之枝;虽天地之大,万物之多,而唯蜩翼之知。
5、吾不反不侧,不以万物易蜩之翼,何为而不得!"孔子顾谓弟子曰:“用志不分,乃凝于神,其痀偻丈人之谓乎!”选自《庄子·达生》注释痀偻:脊背向前弯曲。
6、“佝偻者”即驼背的人。
7、2、承:(用长竿)取物。
8、3、蜩:蝉4、出:经过,取道5、道:方法6.、锱铢:锱和铢都是古代重量单位,锱是一两的四分之一,铢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。
9、这里比喻极少的数量或极小的可能。
10、7、厥:通“橛”,断掉的树木。
11、8、株枸:断残的树桩9、凝:精力专注或注意力集中10、邪(yé):疑问语,“吗”“呢”1执:举译文:内容:孔子去楚国游历孔子到楚国去,走出树林,看见一个驼背的老人正用竿子粘蝉,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。
12、孔子说:“先生的技艺真是巧妙啊!有什么技巧吗?”驼背老人说:“我有我的办法。
13、经过五、六个月的练习,在竿头累叠起两个弹丸而不会坠落,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;叠起三个弹丸而不坠落,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;叠起五个弹丸而不坠落,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。
14、我立定身子,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,我举竿的手臂,就像枯木的树枝;虽然天地很大,万物品类很多,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。
15、我不反身,不侧视,一动不动,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,怎么会不成功呢?”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:“运用心志不分散,就是高度凝聚精神,它就是驼背老人说的道理!”扩展资料:典故出自庄子的《外篇·达生》,讲述了孔子去楚国游历,走进森林,看到一个驼背老人蝎子。
16、他的粘腻外观就像在地上捡东西一样容易,孔子受益匪浅。
17、它是所有事物的隐喻,只要你专注于所有事情,消除外界的一切干扰,努力工作,集中注意力,努力学习,坚持不懈,即使天生的条件不够,你也一定会有所成就。
18、说明了凡事只要专心致志,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,艰苦努力,集中精力,勤学苦练,并持之以恒,就一定能有所成就,即使先天条件不足也不例外。
19、本篇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,主要思想是“天道无为”,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,他认为“道”是“先天生地”的,从“道未始有封”(即“道”是无界限差别的),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。
20、主张“无为”,放弃一切妄为。
21、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,因此他否定一切脱离自然法则而认识的知识,认为一切事物的本质并无区别,极力否定离开自然本源而仅仅局限于眼前的现实面前的处世态度,缔造一种“天地与我并生,万物与我为一”的客观精神境界,安时处顺,逍遥自得。
22、处事主张“无为而治”,反对一切违反自然规律的政治思想。
23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痀偻承蜩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庄子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庄子·外篇·达生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仲尼适楚。
相信通过佝偻承蜩原文及翻译这篇文章能帮到你,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,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。
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