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彰显城市文化底蕴,挖掘杨浦文化内涵。“书界”结合百年滨江文旅特色,于4月至9月发布“杨浦滨江·生活秀带”系列藏书票。票面为毛麻仓库旧址、祥泰木行旧址、明华糖仓、永安栈房旧址、皂梦空间、上海煤气公司杨树浦工场旧址等北外滩6大地标。
第五版藏书票
以皂梦空间为主题
(资料图片)
带你解读该地标背后的故事
皂梦空间
地址:杨树浦路2310号
皂梦空间展示体验馆所在的构筑物原为上海制皂厂的生产辅助区,由原中压水解楼、污水净化池等组成。设计者将水池之间的原始场地垫高到7米标高,屋面的混凝土框架与植栽共同营造了一个立体式的屋顶花园,作为登高眺望的观江平台。建筑下部通过钢管通道将不同的水池串联互通,形成一系列的明暗转换,高低错落,内外翻转的空间。目前,空间内设有产品展示区、手动diy香皂体验区、互动视觉艺术装置,已成为杨浦滨江沿岸集博物展览、手工互动和特色餐饮于一体的打卡点。
杨浦滨江 生活秀带
在杨浦滨江,曾经被誉为“远东最大制皂厂”的生产原址,变身“皂梦空间”。这里,充满年代感的复古海报掩映在花丛中,肥皂泡形态的装饰构成一个“奇幻花园”。人们在这里品咖啡、看展览、读上海百年老字号故事,亦或是追忆曾经的岁月。
百年上海制皂的前世今生
上海制皂厂创建于1923年,坐落于杨浦区临近江边的杨树浦路,原为英国联合利华有限公司在杨树浦建立的英商中国肥皂有限公司,曾是远东第一制皂厂。
△1925年的英商中国肥皂有限公司
“固本、扇牌、白丽、蜂花、裕华”,这些名字家喻户晓,相信会勾起许多老上海人的回忆。它们都是上海制皂厂最有名的香皂品牌,白丽美容香皂那句经典的广告语“今年二十,明年十八”,在很多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心中,留下深深印记。
改革开放后,厂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。到了1990年,这里先后建成粗甘油大楼、精甘油大楼、香皂大楼、科研大楼及污水处理装置。当年这里生产香皂的能力可达每年10000吨。
△上海制皂厂庞大的生产线
伴随着城市转型、产业结构调整,制皂工厂逐步迁往外地,在杨浦滨江留下这么一处制皂工业遗迹。“皂梦空间”所使用的区域就是原来工厂的中压水解楼及污水净化池。
制皂厂变身“肥皂博物馆”
焕发新生命力
沿着杨浦滨江漫步,走到平定路就能看到形似肥皂泡的“皂梦空间”。一个如同透明盒子的咖啡馆坐落于此,它就是白七咖啡馆,名字取自汉字“皂”,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名字。
色彩简约、设计硬朗的白七咖啡馆里弥漫着皂香、咖啡香。玫瑰红色的吧台,简约木凳和黑金色蒸汽管道搭配在一起,充满浓郁的工业风气息。
吧台和墙壁上的圆形金属装饰,是用制皂设备零部件制成的。为周围萦绕的咖啡香增添了不少年代感。
从咖啡馆沿圆柱形通道往里走,就会进入一个奇异的“小世界”,这里以前是制皂厂排污区,如今变成肥皂展览馆。
不同年代、包装形态各异的肥皂被放在一个个肥皂泡形的透明展示窗内,犹如“长”在绿色植物中。
往深处探索,进入“皂梦空间”展示体验馆能注意到视觉艺术装置——“源泉”。游客可以通过装置在四周管道进行吹泡泡互动,带有芬芳气味的泡泡在四周棱镜的反射下,构成光怪陆离的泡泡世界。
在“逐梦”区域,放映着一部环绕式影片,讲述制皂业变迁。喜爱动手动脑的游客,可以在二楼“创皂”区尝试手工diy体验。
“皂梦空间”经过重新设计改造,不仅把上海制皂厂原构筑物的形态呈现出来,而且为工业遗存注入了新生命,在杨浦滨江沿岸焕发新生机。
保留工业遗存印记
体验“皂”梦之旅
如今,人们已经很难从“皂梦空间”及周边区域回溯制皂厂当年的生产场景,但仍能从整体建筑的外墙找到一些“复古”文字标识:中压水解楼、格栅池、生物转盘池、气浮池、次氯酸钠池、观测楼……它们都是制皂厂内各个生产车间的名字。
改造时特意保留了这些印记,并在文字旁边附上二维码,用手机扫一扫就能了解每个名称背后的故事。比如,中压水解楼是油脂处理生产车间,相应设备对油脂进行水解处理,以获得纯粹的脂肪酸进行皂化,另外水解过程中还可以生成副产品甘油。
“皂梦空间”结合上海工业和肥皂工艺展示,引进了与肥皂主题和生活方式有关的博物馆、展览等,从前端的香料种植到后端的手工制作肥皂,给市民带来全方位的制皂体验之旅。
时空横越,历史交错,穿越百年的皂香发出全新的时代气息,皂梦空间成为了联系百年工业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纽带,是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的最新样板,更是杨浦城市文明实践的真实写照。
想要获得这枚藏书票吗?
赶紧来看活动详情
↓↓↓
活动详情
活动时间:2023年8月8日-8月31日
活动形式:读者通过网借平台借阅图书,即有机会获得一枚“皂梦空间”版藏书票,限量500份。
活动平台:可通过“杨浦书界”app、“书界”微信小程序、支付宝“嘉图借书”小程序等多入口参与。
文字/图片:杨途
编辑:奚宇轩
*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
上观号作者:上海杨浦
标签: